回首頁
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訪客人數:3860972
與專家聯絡
回首頁
友善列印
牛乳房鏈球菌性乳房炎
疾病代碼:
DIS00051
作 者:
黃郁文;賴治民
中文病名:
牛乳房鏈球菌性乳房炎
英文病名:
Streptococcus uberis mastitis in cattle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細菌 (bacteria)
2. 學名:乳房鏈球菌 (Streptococcus uberis)
3. 傳染途徑:
直接接觸傳染:與污染的糞便、水及人手接觸傳染。
4. O.I.E狀況:否
5. 通報動物傳染病:否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8. 疾病特性:
本病病原為革蘭氏陽性球菌,一般歸類為環境性乳房炎之病原,常造成牛隻持續性慢性感染症。本病原之抗藥性較低,一般直接以amoxicillin等一線用藥即可以治療成功,但是常因重覆感染或持續停留在乳房內造成牛隻體細胞數持續過高,而造成經濟損失。
本病原為瘤胃中之重要細菌,亦可以在腸道中發現,因此,糞便為重要之污染原。加強榨乳程序管理及環境衛生管理有助於降低因本病原造成之乳房炎之發生。
本病原主要生長在牛舍環境,如草料、牛床、糞便中,故也被認為是環境性乳房炎之病原。本病原除牛隻於生長境中感染外,另有學者指出,本病原可於泌乳期時,經由榨乳設備或於榨乳時的接觸,造成牛隻互相感染。
S. uberis 感染時所造成的臨床症狀通常不持久,但是常會有不同細菌株同時感染的情形,或不同細菌株於不同時間持續感染,而治療失敗常歸因於環境問題未能改善,導致重複感染。
9. 流行病學:
於李等2007年之研究中指出,台灣以乳房炎生物晶片檢測2007年之泌乳牛群,其中牛鏈球菌 (Streptococcus bovis) 之檢出率為最高,達78%,其次為乳房鏈球菌,為60%,顯示乳房鏈球菌為常造成牛隻乳房炎之細菌。
乳房鏈球菌,可經由擠乳人員的手、牛隻乳房與體表、牛舍及週環境境、污染的榨乳設備及蚊蠅傳播。
於乾乳期為最重要的乳房鏈球菌之感染期,其比在泌乳期時高5.5倍。因此,注意女牛、母牛於產房或乾乳期之環境有助於減少本病之發生。
本病於泌乳初期之第一週發生率較高。
10. 臨床症狀及病理學:
臨床症狀:
鏈球菌感染之乳房炎僅約42%~68%之感染會造成臨床症狀。大部份之感染僅出現乳腺之發炎。43%之臨床症狀僅有不正常之乳汁、49%有乳腺腫大及不正常之乳汁,而僅8%會出現發熱及厭食之臨床症狀。故也表示大部份之感染並未有可見之明顯臨床症狀,是必須要注意的。
• 臨床症狀:
不正常乳汁,通常體細胞數過多、厭食、發熱(非高燒)。
• 肉眼病變:
乳房會有紅、腫、熱及痛的情形,但是其他系統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有時會因為乳房部感染造成牛隻有厭食、輕微脫水的現象。
顯微病變:
僅乳腺發炎為主,其他器官並無明顯病理變化。
預防控制方法:
在環境方面,管控環境中的病原可以藉由維持牛床乾燥、使用乾淨的墊料、以及提供乾淨的戶外環境來完成。建議在清洗用水中添加消毒水 (例如漂白水),使濃度達到 100 ppm,管線最末端至少應維持50 ppm濃度;牛舍建議增加刮糞機以保持乾淨。場內潮濕問題則建議將噴水設備改至牛舍後半部,避免全舍噴灑,降低灑水頻率,並注意飲水槽之水線有無漏水。
相關圖片:
牛隻會因為躺在未清理的畜舍而被感染
骯髒、潮濕的環境容易爆發環境性乳房炎
於培養基上的生長型態
鏡檢下之鏈球菌。革蘭氏染色,1,000X
參考文獻:
1. 李國華、施意敏、莊士德、李素珍、張菊犁、吳明晢、季昭華。2007。畜產研究:40:49-57。
2. 沈永紹編著,周世認修訂。獸醫實驗診斷學提要第七版。台北,華香園,529,2011。
3. 吳永惠。乳房炎。引自:牛病學,再版。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225-242,1991。
4. 杜先覺、郭鴻志、莊士德、周濟眾、費昌勇、張紹光。台灣中南部地區生乳中潛在細菌種類 與藥物感受性之調查。台灣獸醫誌 36 (4):296-304,2010。
5. 乳房炎管理。引自:澳大利亞乳業有限公司培訓課程教材。103年反芻動物生產醫學教育訓 練講義。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2014。
6. 陳世平、孫豫芬、黃玉明譯,Jan Hulsen原著。乳牛信號:酪農場管理實用指南。苗栗縣竹 南鎮:臺灣動物科研所,2012。
7. 陳世平、孫豫芬譯,Jan Hulsen、Theo Lam原著。乳房健康:最佳的乳房健康管理實用指南。 苗栗縣竹南鎮:臺灣動物科研所,2013。
8. Andrew Biggs. Mastitis: What Cause It and How to Control It. In: Mastitis in cattle.
9. Hogan JS and Smith KL.2003. Environmental streptococcal mastitis: facts, fables, and fallacies. National Mastitis Council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03). http://nmconline.org/articles/envmyth.pdf. Accessed date: 2015/11/3.
10. Kehrli ME, Shuster DE. Factors Affecting Milk Somatic Cells and Their Role in Health of the Bovine Mammary Gland. J Dairy Sci 77, 619-627, 1994.
11. Ogilvie TH. Mastitis. In: Large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Williams and Wilkins, 417-434, 1998.
12. Ratostits OM, Gay CC, Hinchcliff KW, Constable PD. Diseases of the mammary gland. In: Veterinary Medicine: A textbook of the disease of cattle, sheep, goats, pigs and horses. 10th ed. Saunders Elsevier, 673-749, 2007.
13. Retamal P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Prepartum Dairy Cow. In: Risco CA, Melendez P. Dairy Production Medicine. Wiley-Blackwell, 7-17, 2011.
14. Ruegg PL. Managing Mastitis and Producing Quality Milk. In: Risco CA and Melendez P. Dairy Production Medicine. Wiley-Blackwell, 207-232, 2011.
15. Sordillo LM, Streicher KL. Mammary Gland Immunity and Mastitis Susceptibility. 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 vol. 7, No 2, 2002.
16. Wagner SA, Erskine RJ. Decision Making in Mastitis Therapy. In: Anderson DE, Rings DM. Current Veterinary Therapy Food Animal Practice. 5th ed. Saunders Elsevier, 502-507, 2009.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