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關注人數排行 訪客人數:3533114
mail 與專家聯絡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友善列印
壞死桿菌病
疾病代碼: DIS00031
作 者: 廖祖光;賴治民
中文病名: 壞死桿菌病
英文病名: Necrobacillosis
疾病描述: 1. 病原型別:細菌 (bacteria)
2. 學名:壞死桿菌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病名/俗名:腐蹄病 (Footrot)
3. 感染途徑:主要藉由病牛隻分泌、排泄物,透過皮膚傷口、消化道與黏膜等傳播。新生牛隻也可經由臍帶感染肝臟。
4. O.I.E狀況:非表列
5. 通報動物傳染病:不需通報
6. 人畜共通:否
7. 病原摘要:

8. 疾病特性及流行病學:
• 疾病特性:
壞死桿菌廣泛分布於環境中如土壤、糞便等,在牛隻口腔、腸道中也可分離出本菌。本病好發於體表如皮膚組織與消化道,也可能轉移至內臟。臨床上於成牛會轉變為腐蹄病,而於小牛則轉變為壞死性口炎,俗稱白喉。
• 流行病學:
小牛發生比率較成牛高,且常發生在牛隻密度過高或是牛舍品質不良如悶熱、潮濕、顛簸、碎石地、飼料過於堅硬等。營養不良如維生素缺乏或鈣磷比失衡也可能促進本病發生。
9. 臨床症狀:
致病機轉:
(1) 壞死桿菌首先於蹄部造成傷害,接著影響蹄與皮膚之交界造成撕裂傷。
(2) 感染範圍由交界處開始藉由進入蹄甲而蔓延至整個蹄部。
(3) 約一周後可見蹄底部分離的情形,甚至可以輕易將整個蹄部分離。
• 臨床症狀:
A. 成牛 - 腐蹄病
(1) 疾病初期牛隻偏好趴於地上且可觀察到站立時間短,而後可見跛行且不敢負重。
(2) 蹄底部可見潰爛小洞並有具惡臭之滲出物。
(3) 急性期可見蹄冠有炎症反應並呈紅色、水腫,此時若不進行治療則會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
(4) 壞死可達到肌腱、韌帶、骨骼與關節最終致蹄部變形脫落。
(5) 疾病後期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產乳量下降或敗血症。
B. 小牛 - 壞死性口炎 (白喉)
(1) 主要表徵為無食慾、發燒、流涎與流鼻汁。
(2) 口腔、牙齦、上顎、舌頭與咽喉等黏膜可見壞死並形成偽膜,偽膜可脫落並露出潰瘍灶。
(3) 若壞死擴散至咽喉、呼吸道時可見吞嚥與呼吸困難、停止反芻最終死於敗血症。
預防控制方法: 1. 注意牧場之清潔如排水並清除糞便等以保持蹄部之乾淨。
2. 避免蹄部遭受不必要之外傷並定期修剪。
3. 避免有營養不均衡而促進腐蹄病之情況發生。
相關圖片:
顯微下之壞死桿菌
壞死桿菌造成之壞死性口炎
壞死桿菌造成之指間之腫脹並壞死破裂並有惡臭
壞死桿菌轉移至肝臟並造成壞死灶
參考文獻: 1. 劉秋明。壞死桿菌病。引自:牛病。台北,五洲出版社,66-69,1987。
2. 趙德明,沈建忠。壞死桿菌病。引自:奶牛疾病學,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05-107,2009。
參考連結:
檔案下載: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版權所有 © VRI All Rights Reserved
25158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76號‧TEL:0800-068112、+886-2-2621-2111、(02)262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