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95
|
牛副結核病
主要發生於牛、羊等反芻動物的慢性致死性肉芽腫性腸炎,為漸進消耗性傳染病。感染初期無臨床症狀,但可持續從糞便中排菌汙染環境;發病動物會呈現頑固性下痢和漸進性體重減輕等臨床症狀,疾病末期由於腸道大量蛋白質流失造成特徵性下頷水腫( bottle jaw),最後因脫水和惡病質而死亡。
...more
|
2
|
2846
|
犢牛大腸桿菌症
犢牛大腸桿菌病又稱犢牛白痢,由大腸桿菌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而言,大腸桿菌為環境中常在菌叢,動物在出生後很短時間內,大腸桿菌就可隨乳汁或其他食物進入胃腸道而成為正常菌叢。若新生犢牛免疫力低下或發生消化障礙時,則可能因大腸桿菌過度增殖或毒素的生成而發病。
...more
|
3
|
3884
|
牛球蟲病
據文獻報導感染牛隻的球蟲有14種,其中以Eimeria zurnii、E. bovis和E.auburnensis致病力最強,又以前面二者最為常見。
...more
|
4
|
1694
|
犢牛冠狀病毒感染症
本疾病為病原為冠狀病毒,主要發生在7-10日齡之犢牛,有時亦可見於約3週齡之犢牛,小腸為其主要的感染部位。牛隻可以經口或呼吸道感染本病毒。病毒在侵犯消化道之後,會在小腸前段絨毛上皮進行增殖,之後會漸漸侵犯到小腸後段及大腸,造成嚴重的結腸炎。被感染的成熟腸細胞會失去吸收和分泌正常消化酵素的能力,使得腸道消化的能力下降,使得含有大量乳糖的未消化食物增加細菌的繁殖活性和滲透壓上升,導致更多水分進入腸腔,發生吸收不良性下痢。
...more
|
5
|
2221
|
犢牛隱孢子蟲感染症
本疾病之病原為 Cryptosporidium muris,主要發生在5-28日齡之犢牛,有時亦可見於約1月齡之犢牛,腸道為其主要的寄生部位,嚴重時整個消化道都可能被其寄生。隱孢子蟲感染正可以經糞口途徑或受污染的飼料與水源等來傳播,隱孢子蟲的卵囊在被牛隻食入後,會在體內釋出子孢子,子孢子對所有消化道皆具有親和力,其中又以迴腸黏膜和小腸腸細孢為最強。子孢子會在會在細孢的表面形成空泡,空泡破掉以後會是出裂殖子,進而感染其它腸細孢,造成大量的腸細孢被破壞。寄生在腸道的隱孢子蟲有20 %是薄壁卵囊,另外的80 %是厚壁卵囊,前者可以留在體內形成持續性的感染,後者則是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
...more
|
6
|
1933
|
犢牛輪狀病毒感染症
本疾病病原為輪狀病毒,主要發生在犢牛,小腸為其主要的感染部位,會造成腸絨毛的破壞,使腸陷窩的柱狀上皮細胞被未成熟的立方上皮細胞取代。未成熟的立方上皮細胞雖然對病毒有抵禦能力,但因為雙醣酶和鈉-鉀ATP酶活性的缺乏,導致犢牛吸收和消化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未成熟的立方上皮細胞取代原有上皮細胞後,會在腸絨毛已被破壞的情況下仍維持正常分泌,導致分泌大於吸收,造成犢牛腹瀉。在上述的情況下,腸道的滲透壓會升高,水會隨著乳糖及其它未消化物質通過腸腔,產生揮發性脂肪酸,嚴重可致代謝性酸中毒。
...more
|
7
|
4531
|
Q熱
主要發生於牛、綿羊及山羊等,其他物種均可能帶原,主要造成繁殖障礙問題。病原於環境中抵抗性強,耐乾燥且於塵土中可生存數月到數年。
...more
|
8
|
2125
|
牛鉤端螺旋體病
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皆會感染,包括野生動物,不同動物帶有不同的血清型,病原寄生於動物之腎小管,造成腎臟慢性感染,並且由尿液大量排菌並可能終生帶原。
...more
|
9
|
7629
|
第四胃 (皺胃) 異位
第四胃 (皺胃) 異位 (displaced abomasum) 為乳牛消化道問題中最常見之外科疾病。依異位之位置不同,可分為左側皺胃異位 (left displaced abomasum; LDA) 及右側皺胃異位 (right displaced abomasum; RDA)。LDA 佔所有病例中的80% ~ 90%。第四胃異位好發於分娩後一個月內之高產乳牛,較少在產前三個月及分娩前發生。
...more
|
10
|
1257
|
冬季痢疾
本疾病為病原目前仍然未明。最早懷疑病原為彎曲桿菌,但無法藉由柯霍氏假說得到驗證,後來MacPherson等人以感染牛的糞便成功感染其他牛隻,因此懷疑為病毒所造成。近年來,所有病力的報告都將病原指向冠狀病毒,但仍需更精確的實驗證明。本病主要發生在成牛,因為發病期間通常為10月至隔年4月,故獲稱為冬季痢疾。本病傳染能力很強,除了會影響感染牛隻的健康狀況,還會降低產乳量,因此造成農民極大的經濟損失。
...more
|
11
|
4264
|
腸毒血症
腸毒血症,一般稱為過食病(overeating)或腐腎病(pulpy kidney disease)。主要是因為從腸上皮絨毛吸收了過量的產氣莢膜梭菌的毒素所造成的。產氣莢膜梭菌根據其所產生的毒素alpha(CPA), beta(CPB), epsilon (ETX)及iota (ITX)可分為為A, B, C, D, 及E五種毒素型(表一)。一般而言,產氣莢膜梭菌type C 及D,是最常從健康的羊及環境中的土壤所發現,在某些情形下,尤其是吃入過量精料,腸道之產氣莢膜梭菌過度生長而產生過多的毒素時,就會造成本病。
幼年羊隻較容易罹患本病,並有突然死亡及高感染率的情形。由於本病原在健康羊隻的腸道,因此,成年羊隻因已產生抗體,故較不會受到病原的影響。
...more
|
12
|
10553
|
乳酸中毒症
當動物食入過多的穀類(在台灣以玉米為主)時,會造成瘤胃細菌(尤其是Streptococcus bovis)過量生長,經由代謝而產生過多之乳酸,使瘤胃之pH值小於5,而使得其中之原蟲及其他需求中性環境之細菌死亡。在此環境中,乳酸菌又過度生長,產生更多的乳酸,因滲透壓之改變,造成水份向瘤胃集中,而使動物脫水。
乳酸經由血液吸收後,由於肝臟無法及時處理而造成血液中堆積過多乳酸,產生乳酸酸血症,造成血液濃縮(hemoconcentration),心循環系統衰弱 (cardiovascular collapse)、腎衰竭,肌肉衰弱、休克最後死亡。未死亡的動物常在數週後有瘤胃內黴素增生 (mycotic rumenitis),及肝膿腫的情形出現。
...more
|
13
|
1338
|
傳染性無乳症
傳染性無乳症,可感染山羊及綿羊,造成乳房炎、關節炎及角膜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也可能造成流產。但是其感染必須和M. capricolum subsp. capricolum (Mcc),M. mycoides subsp. Capri (Mmc)及M. putrefaciens感染性進行區別診斷。
...more
|